千年藝術品近代遭遇多方威脅
李凌志(音譯)站在98號窟陰涼的暗處,看著身穿藍色工裝的工作人員查看洞窟里的佛教壁畫,這些在戈壁灘崖洞里的壁畫,是1000多年前由一個統(tǒng)治當地的家族出資創(chuàng)制。
修復這個洞窟前后花了十年時間。洞窟中心是一座三層樓高、身披橘色袈裟的坐佛,佛像周圍還立著金屬腳手架。
“我們正在等待一位專家來檢查這座佛像的修復情況,然后再討論何時可以向公眾開放,”李凌志說到,他在敦煌研究院負責文物保護工作。該院自1944年就開始為中央政府管理莫高窟,當時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掌權?!拔覀冋诒O(jiān)測這個洞窟現在的濕度和溫度,”李凌志説。
保護這些有成百上千年歷史的小洞窟,正需要這樣細致入微的工作,沿著昔日的絲綢之路分布著五百多座洞窟,它們是穿越時間的藝術,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寶藏之一。
洞窟中的雕塑和壁畫描繪的佛陀有卷曲的頭發(fā)和筆挺的鼻子,這種形象在古代中亞藝術中比較常見;蒙古統(tǒng)治時期繪制的藏式千手觀音;身著印度傳統(tǒng)服飾托蒂(dhotis)的佛教徒。大部分存有藝術創(chuàng)作的洞窟都是由當時的王族出資建造,作為私人的禮佛之地。最古老的洞窟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。
這些洞窟曾處在歷代中華帝國疆土和西方的中亞王國接壤的地方。當時穿梭于河西走廊的駱駝滿載著香料、絲綢、經卷,有些經卷原先保存于著名的藏經洞里,正是這個洞窟吸引探險家奧雷爾·斯坦因爵士(Sir Aurel Stein)和保羅·伯希和(Paul Pelliot)在20世紀初來到敦煌。一大批被統(tǒng)稱為“敦煌學”的學術研究在之后幾十年陸續(xù)涌現。這個地區(qū)也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。
但到了近現代,這些藝術品卻遭遇來自多方面的威脅:沙塵暴、雨水、當地盜墓者和前來捋掠的國外考古學家(包括斯坦因和伯希和),以及曾經住在這些洞窟里的白俄羅斯士兵。